- 翻阅历史文献记载,我国用柑橘外皮作中药之用已有约2000多年之久。
- 陈皮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 新会种柑取皮起源于宋代,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 元代王好古《汤液本草》中开始独立作为一种药材出现。
- 《本草备要》记载:“广东新会陈皮为胜,陈久者良,故名陈皮”
- 唐代陆羽《茶诗》也有提到以橘皮煮茶。
- 真正提到“陈皮”一词的是宋代严用和在其撰写的《济生方》一书中。
-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柑皮纹粗,黄而厚,内多白膜,其味辛甘,今天下以广中采者为胜”。“广中”即今新会;
- 《本草纲目》: “橘皮,其味属辛、苦、温,苦能泄能燥,辛能散,温能和。其治百病,总是取其顺气燥湿之功。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脾乃元气之母,肺乃摄气之籥,故橘皮为二经气分之药,但随所配而补泻升降也。
- 《中药大辞典》专条说明,陈皮以新会陈皮为上品。
- 东汉时期的张仲景已将陈皮入药:“陈皮半夏汤”
- 清朝大医师叶天仕所开的“二陈汤”特别注明要用“新会皮”,
- 《中医手册》:“橘皮以广东新会所产为佳,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 《中医药大辞典》张寿颐:“新会皮,橘皮也,以了陈年者辛辣之气稍和为佳,故曰陈皮……”。
- 《广东柑桔图谱》记述:“大红柑原产新会,主产新会。果皮是制中药陈皮及陈皮系列食品的正宗原料。”
- 《广东植物志》记述:“茶枝柑,别名大红柑、新会柑,主产新会,果皮晒干即中药陈皮的佳品。”
- 《来自同仁堂的启示》中记述了同仁堂为求一个“效”字,十分讲究chu方的配伍的辩证原则,药料选用也十分讲究,其中就有“……肉桂用甲级企边的,陈皮用新会的,蜂蜜用河北兴隆的……”。
- 1963年陈皮收入《中国药典》。
- 钟南山院士带领团队经历2年的研究成果表明:新会陈皮(柑茶)能有效预防和减轻空气污染中有害气体引起的肺部炎症,包括对肺泡间隔的破裂、小气道重塑和粘液高分泌等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改善呼吸?关于新会陈皮的主要医学记载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