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的建立是文化的创始,环境的锻造,来自于对风物水土里蕴藏着的生活思考,哲人马斯诺第一次将人的需求上升到理论学术的范畴,一字排开去,是先有了衣食果腹遮体,而后有了对道德和审美的品评。
被货币驱动着的秩序由个人到团体,自朋党到阶级,不同的需求被设计,不同的需求被创造,需求与满足之间:大到国与国之间的一场贸易之战,小到不同家庭生产资料里的柴米油盐,影响着我们做出选择与放弃。
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合理的作息很容易在突如其来的变动中被打破,各式食品与食物加工的方式带来更多选择和更多新鲜与刺激的味觉体验。站在健康饮食的角度,少吃或者尽量不吃反季节的蔬菜和水果的建议常常被抛掷脑后。
直到一餐大酒,一顿暴食,吃到嘴里的食物和水都一阵寡淡,味觉几天消失不露头之后,方才明白食欲也是大欲,在被满足与不满间也需要花上精力和时间去选择和克制,人很奇怪,一旦放纵便容易陷入混乱,五蕴皆空,无空不空。似乎就没有吃不了的苦,也没有享不尽的福。
也只有在大酒之后,大餐之后,失去味觉之后,来上一杯清茶,是快速调整还原味觉的不二方法,茶更像一个无所不用的神器,可以解酒,可以去躁,可无不可。茶亦遵循着自然的规律,在节气的蝶变中生根发芽,登堂入室。
相较于不同气候、不同产区生长的茶,在每个季节都有它的滋味代表,也使得每个季节都有茶可以喝,味觉是溯源于视觉和听觉的综合评定,看到的和听到的都不如入口中品尝到的更加为真切具体,茶的滋味所带来的浓浓淡淡,可以淡到不经意间如舞者谢幕,唇齿留香,茶也可以浓到茶汤水厚,如入深不可测的沙门,一饮入心者,是能够参破它不多的方式。
味觉的感受不仅来自于对茶的品种,制茶工艺的学习与了解,在很多时候也来自于泡茶者对茶与水的拿捏,水的温度,投茶的分量,注水的方式,出汤的时机,使茶水在指尖起舞,更像是致敬每个不曾辜负和慢待的日子,以茶的名义将人与人之间的感同身受提取出来,释放出味觉的最高境界莫在此间,茶的滋味也跟从饮茶者的心念与体察的环境融为一体,像每一次叙事的开头,在每个波澜不惊的前情,都有一次激荡而深刻的回眸。
在品饮之中,有些味道,你很难描述它最直观的感受,滋味使我们止语。在惊叹于这种记忆所难以复制的同时,味觉所到之处使我们不用虚词。茶如同飞驰的影子在饮茶者的起心动念里一同驻留在记忆中,每每念起时,勿用赘述的部分都在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深藏。
一泡好茶,一个好日,茶让我们相聚,一场风花,一澜烟雨,茶为我们遮蔽风尘,当需求与层次被满足,茶由生津止渴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生活美学。
我们埋头伏案,我们步履不歇,茶应着四时节气陪伴我们春夏秋冬,不离不弃,人情世故,观色察言,茶让我们思考生活,茶让我们在生活里更加知道轻重缓急,茶让我们践行生活,茶让生活里的我们更懂冷暖也更有余温。
作者:洪巍 | 弘益茶道美学撰稿人
•图片来源:弘益茶道美学 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