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种境界》:“参禅之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禅茶一味,喝茶也有三重境界。
第一境界“喝茶是茶”
“茶为之饮,发乎神农。”虽然茶的起源源于神话,但是从历史记载来看,茶最早流行于民间,后逐步流向王公贵族阶层。不管是药用还是食用,都是基于它的实用性出发。茶为饮者之始,茶只是茶,并没有后人赋予的种种哲理和玄意,算是喝茶最朴素的境界。
时至今日,人们口渴饮茶、闲聊饮茶、商务往来饮茶皆为饮茶之朴素境界,茶好喝,锦上添花;口感一般,无伤大雅。
第二境界“喝茶不是茶”
自从茶在王公贵族、文人墨客、宗教人士之中流行开来以后,喝茶被赋予了种种文化哲学思想,我们现在津津乐道的茶文化就属于“喝茶不是茶”的境界。
茶文化的起源地为中国,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联、茶书、茶具、茶食、茶画、茶艺等统称为茶文化。中国是茶的故乡,从茶的发现到利用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茶文化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其实不止古人如此,当我们喝的茶越来越多,精进烹茶、鉴茶、品茶的功夫,也会进入“喝茶不是茶”的境界。比如每见到一种茶都忍不住去考究它的产地、山头、工艺、选料,思考适合它的水质、水温、器具、注水方式、出汤速度。慢慢的,茶不再是一片简单的树叶,而是承载了我们某些思想、审美、哲理的载体。
佛教强调“禅茶一味”,以茶助禅,以茶礼佛,道教强调“天人合一”,文人是以茶助文思......“天之苍苍,其正色邪?”我们看似在一杯茶里求索得真相,实则这一阶段是最为困惑的。
第三境界“喝茶还是茶”
“喝茶还是茶”和“历尽千帆,初心不改”有一定共通之处。虽然它字面上看起来和第一境界差不多,但是如果没有在第二境界求索过,便无法到达第三境界。茶叶,本质上是一片树叶。经历了前两种境界,化繁为简,就会发现泡茶之根本就是“烧水点茶”而已。
泡茶,不再追求精致的茶席,不刻意营造雅致的茶境,免去繁杂的冲泡技艺,用简单、恰当的技艺泡茶,每一泡都是当下可以达到的美好。
“茶以载道”,本质是为了道,不是茶。但正是经过了“茶以载道”之境界,才能透过浮华还原茶之本质,偷得浮生半日闲。
本文来源:图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留言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