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的普及与发展

2022-08-17 15:40:09
来源:茶道道

喝茶普及化的普及包括国内的普及与国际的普及。中国是全世界喝茶普及度较佳的几个国家之一,但是我们身边的人,不喝茶者还是比比皆是;除了亚洲地区之外的世界其他地区,喝茶的人就更寥寥无几了。所以我们现在说的“普及”问题並沒有地域之分。

一位对茶不甚了解的人,太多的茶名对他並没有帮助,反而增加他的困扰,甚至于认为喝茶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而退避三舍。我们经常试问喝茶、买茶的人,他们也都只是懂得龙井而不知什么,喝高档铁观音的人也没多少人知道什么是。所以第一阶段的茶文化推广应该以简单几种茶名就够了。

如果不是专业的喝茶人,或是将茶作为贴身嗜好的人,大概都不会太深入理解何类茶有哪几种品项,“简单化”倒让他们更容易对茶有完整的概念。例如将茶只分成绿茶、乌龙茶、红茶与普洱茶。龙井、、瓜片在这类人喝来是差不多的,七子饼、方砖、也不是容易分辨得清楚。再说,茶的制作也不是那么规范,小类別与小类別之间并没有法制式的约束,你说这样的茶叫碧螺春,我说为什么不能叫眉茶;你说这是,我说为什么不能叫大红袍。

谈到喝茶的普及,势必是大批量的行销,尤其是跨国的贸易上。太多的品项会造成库存、品管、鉴定上的困扰。所以将大同小异的茶拼配成较大的批量是大茶业公司正规的做法,国际化的特大型公司甚至于要把来自不同国家的茶叶拼配到足够一年使用的标准样。这种情况,更是需要商品项目的简化。

上面都是谈到茶叶名称与等级的简化,在茶叶名称简化上还有另一层面的问题,就是不要因为学术上的考量将茶名复杂化了。例如铁观音茶应该是要铁观音品种的茶树制作而成的才可以,如果是用毛蟹、或是本山的茶树品种制造就不能叫铁观音。于是有人仗义而行,要求厂商要对消费者负责,什么品种就叫什么名称,结果市面上突然增加了许多茶名。行销人员必须花费许多精力才能让消费者知道这些茶名的差异,因为这些茶的外观看起来都差不多,喝起来也不是像绿茶与普洱茶的差別那么大。在消费者的追问之下,还得陈述这些茶名在质量上的差異,结果又造成了另外一种新的困扰,某些茶名背负了品质不佳的注记。这些问题如果在销售时都要向消费者说明白,非得在每个卖场设个教室不可,在国际的行销上又要怎么办?

还好铁观音产区的人并没有这么要求行销通路的人一定要这么做,结果卖的人都叫铁观音,喝的人也都叫铁观音,再加上制作方式的突破传统,数年间就征服了广大原本喝香片与绿茶的北部地区。再看看相隔不远的福建岩茶地区,历史名茶百出,但是消费者只要一买,就准被别人讥笑:“那种茶每年才生产多少,你怎能买到真正的东西?”原本历史的光环反成致命的枷锁。这种现象在大批需求量的国际贸易上,还将产生供货的问题。将茶名分得那么细,如何依原先提供的茶样准确地供货?类似的问题还将发生在新兴市场的普洱茶上。除了云、川地区外,其他喝茶的人不会太在意普洱茶是指云南地区生产的后发酵茶还是四川、湖南等地生产的边茶,普洱茶在他们心中就是后发酵茶的商品名称,如果要将云南地区以外的后发酵茶排除在普洱茶之列,只有缩小、限制了这类茶的发展。

谈到这里,一定有人认为上述这些理念与做法是符合了市场运作的规律,但卻牺牲了爱茶人对各类、各种茶独立细品的机会。茶界还有一套不同的做法,既可以滿足爱茶人的需求,又可以并行于上述的行销体系之中,让我们下次再来细聊。


扩展阅读:茶文化自由谈

不知您注意到没有,繁荣中的闽南金三角。不但银行与金店如雨后春笋随处可见,小型的书屋与茶庄近来也悄然涌现于大街小巷。“喝好茶,读好书”已日渐成为一种时尚,它默默地与奢靡的灯红酒绿分庭抗礼,成为市场经济大潮中并蒂莲一花独秀的文化景观。

如今文化界“救救”之声此伏彼起,却似乎尚无“救救茶文化”之呼吁。有千年历史的中华茶文化老树新芽。较为自如地适应了当前经济运行机制变幻的风风雨雨:茶叶借文化生财,文化人借茶性之温良而荡涤浮躁。二者相得益彰。

“茶文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我以为“茶文化”还是广义理解为好。那种将“饮茶”与“茶文化”做泾渭分明的区分未必科学。茶文化应像一位慈爱的老人,将所有对茶叶的品评、感受、议论及联翩的浮想都拥入他宽容的怀里;更是一部浩瀚茶大典壮美的囊括,人类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涉及茶的物资财富和精神财富都是茶文化林林总总的叶茂枝繁。

人们,包括名人和凡人,往往都喜欢说茶文化特别是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似乎唯有这样一说,才能凸现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魅力,才能让国人在清茶一杯面前充满了自恋的底气与民族的豪情。茶文化也由此多少萌发出令人望而却步的敬畏。那么茶文化究竟精在哪里深在何处?在历史的云里。在山河的雾里,有谁能说得清楚?!陆羽的《茶经》精深了吗?历代的茶诗茶话精深了吗?苏东坡还“佳茗似佳人”呢。从唐代卢仝的连饮七杯,到红楼梦妙玉的“一杯为品”。历代文人墨客尽管可以有自己不同的生花妙笔,但亲和、解渴、夏动、素净、淡雅,一壶一盏总相宜,这才是我们的茶文化。于本人而言,一本闲书一壶好茶一束午后的阳光,如此“三合一”方乃醉煞老夫的茶文化经典情境!

中国茶文化是中国老百姓“开门七件事”中平和的一件。是绵延千年的养生文化,人最大的本能就是爱惜生命。就养生功能而言,茶可谓“万饮之王”。如此“不抽烟。少喝酒,多饮茶”的“活命哲学”势必将在新世纪中成为主宰。若是烟鬼、酒徒、茶客。三者必居其一,相信理智之人必有明智的选择。尽管茶与人,人与茶,尚有一些未知的密码,但科学研究迟早会破解它。这不应该成为所谓“精深”的理由!

溪流涓涓,茶文化是亲和实在的民俗文化,是淡薄顺畅的饮食文化,它绝对博大但绝非精深,某些所谓的学者与教授喜欢用艰涩难懂的所谓学术语汇去解构茶文化,三章九节,云遮雾障,结果是让人越读越糊涂,精深你的头。可谓误人子弟忽悠大众,为我所不齿!

茶文化是形影难离的民生文化,点多面广,包罗万象。时尚或传统的茶艺表演仅仅是茶文化大树上的一叶而非大部,把茶艺表演称为茶文化表演严重不妥,实乃故作多情的一叶障目,或曰别有用心的商业演义。

老茶馆的一声吆喝回声悠悠,驱散那精深的云雾,撩开那玄虚的面纱。中华茶文化实实在在,唐宋元明清。一壶热茶汤,几朝老百姓它深深地根植在神州大地的芸芸众生之间,成为宽厚善良勤勉的中国人重要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