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酒、茶嗜好者均有称谓,嗜烟者俗称烟民、烟枪,贬称烟鬼;嗜酒者尊称酒仙,雅称饮者、酒人,俗称酒民、酒囊,贬称酒鬼;嗜茶者尊称茶博士、茶仙,雅称茶人,没有贬称。酒有酒圣,但杜康却是传说中的人物;茶有茶圣,陆羽则以三卷《茶经》赢得全世界茶人的千古敬仰。世人何以如此厚茶?笔者以为盖因烟魔危害其烈,酒则有功有过,茶乃高雅国饮,有百利而无一害,嗜好者多为精行俭德之人,世人只有尊称、雅称,不忍贬称也!
酒能乱性,茶可清心。于茶人来说,清饮是唾手可得的乐趣,只要有好茶好水。或家居、书房独饮,或夫妻、父子对饮,或三两知己共饮,细品慢饮,乐趣无穷。
清饮可以是日常家居小事,亦可以登上大雅之堂。清代康熙、乾隆皇帝举办过多次“千叟宴”,在春茶上市时,邀请全国德高望重、上了年纪的官员、长者进京喝茶,不愧为雅事一桩。
如今都市里茶馆林立,这是茶文化空前繁荣的象征之一。遗憾的是,大多茶馆装修豪华,消费较高,消费者也大多喝茶之意不在茶,少有为茶人所向往的、幽静高雅的清饮场所。衷心希望茶馆能满足各阶层人群的需要,不要一味的全封闭豪华装修,对茶人来说,整洁清静好茶好水最为重要。
中国刚摆脱贫穷,沿海发达地区则已进入富裕时代,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没有得到良好继承,新的道德文化体系又尚未形成,正处于新旧交替、多种观念激烈碰撞的大变革时期。当今社会五花八门,红尘滚滚,人欲横流,浮躁似乎已成了时代瘟疫,很多红男绿女迷失在灯红酒绿之中。自古圣贤皆寂寞,耐得寂寞是贤达。圣人难做,但只要重视修身养性,人人都可成为贤达之士。很多茶人能在清饮之乐中经得住种种诱惑,耐得寂寞,潜心于事业或学问之中,业有所成,学有所成,使个人才华得到最大发挥,实乃清饮之乐中的至乐。
旧时茶人常在茶馆品茗叙旧,如今除一些高雅的茶馆外,各种茶文化活动繁多,海内外茶友常可叙会。杭州还有一个公益性的“老茶缘”活动场所,茶友们欢聚一堂,或品茗聊天,或切磋茶学、茶艺,其乐融融。
美酒千杯知己少,清茶一盏亦醉人。如今酒席饭局多,所求的大多又是为升官发财,或求人帮忙解困,太多功利,少有友情,“酒肉朋友”正所谓也。茶友则不同,相邀喝茶,多聚友谊,少有私欲,因此轻松愉快,友谊日增。
茶友中多文人雅士,常有茶文在茶报茶刊上“喜相逢”。大家取长补短,相互学习,探讨切磋,共同提高。这等茶文会友的高雅之乐,非局外人所能体会。
茶艺表演以女士、小姐居多,这些训练有素的表演者,一招一式都透露出美感。很多茶艺表演场合,环境幽雅,丝竹声声,歌舞相伴,茶香沁人。表演者和观赏者无不置身于美的氛围之中,兴味盎然,乐趣无穷。难怪海内外茶艺表演者常常不远千里,你来我往,相互交流,巡回表演。
茶艺表演场上和茶馆里端庄大方的茶小姐,是茶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通晓茶文化、能背诵《茶经》的茶小姐,更是茶中仙子。
茶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最早可追溯到神农氏,几乎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同步发展。茶史丰富完整,茶人茶事都有据可考,唐代茶圣陆羽留下的《茶经》至今仍为世人所公认。
小小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因此充满了文化和灵气。茶人大多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其中不乏诗书风浪的文人雅士,自《茶经》问世以来,历代茶文、茶书不绝于世,上世纪80年代茶文化复兴以来,茶文茶书更是数以百计,且有年年增长之势,数量远远超出烟、酒、咖啡等嗜好品。
俗话说,言为心声。茶人读通了茶史,在茶香氤氲中品出了心得,品出了哲理,一旦升华为一种精神理念,就会顺理成章地诉诸笔端。这大概是茶人乐于著书立说的原因,也是茶人的最大乐趣。
茶人乐趣多,茶乐益长寿。除了茶叶诸多的保健功能有益于养生长寿外,茶人诸多的乐趣和倡导精行俭德、心平气和的秉性亦有益于身心健康。茶乐则是心理的,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就健康来说,心理因素比生理因素更为重要。
纵观古今茶人,不乏长寿者。茶圣陆羽寿终72岁,陆羽的忘年交、诗僧兼茶僧皎然寿数为82岁,这在唐代已属“古来稀”了。当代茶圣吴觉农享寿92岁。已故茶界三老庄晚芳、陈椽、王泽农都享寿85岁以上。今年3月仙逝的金华茶人申屠杰享寿97岁。目前健在的德高望重的著名茶人,年逾九旬的有张天福,年近九旬的有王家扬、阮宇成等人。
衷心祝愿各行各业涌现出更多精行俭德的茶人,祝愿老一辈茶人健康长寿,乐登茶寿(108岁)境界,期盼后来者身心健康,事业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