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传统文化的代表”、“无伪饰的好客文化”等美言,都是用来评价茶在日本文化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同时在诸多的茶品中,日本茶是日常生活中最为亲近的茶品之一,从讲究精致的茶室空间、茶道具,到艺术品、怀石料理等,更是渗透到了广泛的领域,其中融汇日本美意识以及文化、行为和艺术,成为身心五感都能体会的醍醐味。
茶随着遣唐使来到日本,平安时代(794–1185)的僧侣和一部分贵族们首先开始了饮茶。前往唐朝的留学僧最澄将带回的茶种在京都的比叡山种植的传说,至今还有流传,并记载于《日本后记》中。
到了镰仓时代(1185-1333),在宋朝学习临济禅的荣西禅师将抹茶的饮茶法推广到日本,将《喫茶养生记》(1214)作为养生良方进献给当时的大将军源实朝,方中主要强调了茶的药用价值。随后又将茶种赠予华严宗的明慧上人在高山寺种植,于是茶便在日本各地得到了普及,饮茶也在上流社会中散播开来,这便是饮茶文化的开端。
历史的车轮行进到南北朝时期(1336- 1392),茶又从寺院传播到了武家,成为贵族武士娱乐的项目之一,并作为日常饮料被广泛接受。他们在特定的场所聚会举行“本、非”的猜茶游戏,出于对进口自中国茶器的崇拜,唐物茶器作为舶来品,吸引着众人的欲望。因以唐物换取输赢的“斗茶”赌风十分盛行,后被足利尊氏下令禁止,这也从另个角度说明了当政者对茶精神面追求的严苛。
到了室町时代(1336–1392)的中期,贵族大兴土木建造书院住宅,贵族之间聚会,并在艺能活动的场所——“会所”举行茶会,日渐兴盛,足利益满将军把收集来的唐物茶器进行展示,装饰书院造的房间,自此足利益满、足利义教、能阿弥的书院茶会成立。应仁之乱(1467)之后,被荒废的京都里“幽寂茶”萌芽勃发,饱受绚烂奢华“书院茶”薰陶的知识分子们,在参禅的影响下,也淡淡浮现出了残缺美、枯淡美、简素清洁之美的风气,“茶禅一味”的概念逐步确立。学习能阿弥书院茶的村田珠光引入当时庶民简朴纯质的“地下茶汤”样式,鉴赏茶器为主的饮茶风潮转向对茶品的欣赏辨识上,师从于大德寺一休宗纯的村田珠光,更是将参禅体会从精神和艺术面上升华和发展起来。
村田珠光之后,富商的武野绍鸥遵循村田教诲,把优雅精致的唐物茶器换成简素质朴的日常杂器,扩展“幽寂茶”精神的同时,也在茶汤、茶道具、仪式和制作工艺上分别规制,将“形而下者谓之器”上升为“形而上者谓之道”的阶段。
“茶道”随后被武野绍鸥的弟子千利休在安土桃山时代(1573-1603)逐步完善,并确立了“幽寂”的深邃思想。千利休被尊为“茶圣”,他的七位高徒继承并发展了他的思想,依据不同茶风和茶汤的系谱形成了各自的风格,后世便以他的名号称高徒们为“利休七哲”。
其中,作为丰臣秀吉的家臣,同时也是德川幕府官僚的建筑家、造园家的小堀远洲武将茶人,为武家量身定制了引入“格式”的茶风。简居市中、隐忍之风的非日常的倒错文化,愉悦并渗透着众茶人。
茶道在经历了千利休的孙子第三代元伯千宗旦的发展之后,千宗旦的三个儿子——次子一翁宗守,三子江岑宗左,四子仙叟宗室分别承继自千利休以来的“官休庵”、“不审庵”、“今日庵”的道统,并分为“武者小路千家”、“表千家”、“里千家”的“三千家”流派,家元制度由此确立。江户时代(1603–1868)中期,茶道又向町家传播,各流派积极开展茶道更大规模的普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