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些因素都会影响茶质

2022-08-17 15:43:49
来源:茶道道

茶的质量包括其先天所含的成份及其比例、气味、滋味、形状、色泽及化学变化类型等。影响茶质的因素很多,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自身条件】

茶树的品种成千上万,不同种类的茶树,其成份及其比例、气味、滋味、形状、色泽都会有别。茶树中有传统品种,例如人们熟知的青心乌龙、青心大有、硬枝红心、、水仙、佛手等;还有一些改良品种,如从印度移植来的阿萨姆;

此外还有因增产、耐害、早采等需要自行研发的新品种,如金茜(又称台茶12号)、翠玉(又称台茶13号)、浙农12号、福云10号等。一些茶树的叶子非常大,与婴儿手掌差不多,称为大叶种,如阿萨姆。一些茶树个头很高,属于乔木型;也有些个头较矮,属于灌木型。虽说可以按照相同工艺制作出同一种茶,可茶树品种不一,那滋味全然不同

在清代《普洱府志》“物产”部分载:“茶之嫩老又则别之”。同山坡、同树种和树型、栽培管理方式及养分都相同的高龄老树茶之味,比低龄嫩树茶纯厚又甘甜,也更耐泡;而低龄嫩树茶味,比高龄老树茶苦涩。可见树龄也是自身条件之一,历经岁月的洗礼的老树愈加富有内蕴。

【生长环境】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士,亦如此。神州大地的茶叶品类众多,不同的地形地貌对茶叶的品质和形成有千丝万缕的影响和联系

1、气候:生长在同类土壤的同种茶,所处的气候不同,其茶质也不同。而气候又受所处的纬度与海拔的影响,相同的土壤与纬度下,生长在海拔较高地带茶的质量,优于生长在海拔较低地带的同种茶的质量。

2、土壤:唐代陆羽的《茶经》载:“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清代《普洱府志》“物产”部分载:“其余小山甚多而以蛮松产者为上。大约茶性所宜,总以产红土带沙石之阪者多清芬耳 ”。清代阮福《记》也载:“又云茶产六山,气味随土性而异,生于赤土或土中杂石者最佳,消食、散寒。”即使是同种类的茶,其所生长的土壤不同,其成份及其比例、气味、滋味、色泽也会有别。

3、树型与生长的自然度:同山坡、同树龄的同种茶,受修剪成灌木者和散放而自由生长的乔木者,其茶所含的成份及其比例、气味、滋味、色泽也有别。有性繁殖的茶苗,本性是乔木;无性繁殖的茶苗,本性是灌木。

4、生长地之背阴与当阳程度:其它因素相同,则当阳者的比背阴者优良。对此,陆羽的《茶经》卷上就载:“阴山坡谷者,不堪采性凝滞,结瘕疾。”

5、栽培管理方式及养分种类:密度稀、与其它多种树木自然和谐地杂生者,自然养分充足,其生长与抽芽健壮;密度大又不与其它多种树木杂生,确与草莽杂生者,往往营养不足而引起所抽之芽的病态,甚至多虫。对此,陆羽的《茶经》卷上就载:“野者上,园者次。”

6、生态:包括茶树所吸收的养分的生态性及茶树保健的生态性。其它因素相同的条件下,自然地与其它杂木混居,完全以多种腐殖质组成的有机肥为养分,或人工施放畜肥或绿肥者的先天茶质,远比施放化肥者优良。全靠鸟类、寄生蜂蝶等虫敌除虫,加上边采边修叶,不喷洒点滴农药也能够健壮生长抽芽者的茶质,远比因生态失衡而多虫,不得不喷洒农药者优良。所以世外茶源支持原生态,因自然生长为佳

7、茶林及其周围的气味:茶林及其周围有芳香者,其茶叶气味尤佳;茶林及其周围有异味者,其气味劣。

【采摘】

采摘的老嫩长短与健康程度。其它因素相同的茶,采得越嫩而短,其形状、色泽等越理想,但其涩味越重而且更不耐泡;采得越老而长,其形状、色泽等越差,但其味越纯厚,尤其是其甘甜味和香气越浓而且更耐泡。因而茶尖采摘的老嫩长短要适当。

采摘时节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晴天采者比阴天采者优良;阴天采者比雨天采者优良。陆羽的《茶经》卷上就载:“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晴,采之。”其它因素相同的条件下,春茶的色泽、茶味都比谷(即秋茶)优良。

【制茶】

茶叶的制作工艺涵盖了一系列系统而复杂的制作过程,不同茶类的制作工艺流程都是有所区别。不同的制茶师傅制作的茶叶品质自然不一样。

【最后】

好的储藏环境以及根据不同茶叶选择不同冲泡方式也是很重要的。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