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饮茯砖茶时,茶汤顺着口腔喉头,滑入身体深处,人茶之气的交流更深层化了。或轻打饱嗝,或恶心反胃,或轻微发汗,或直冒冷汗,或让人气躁人动,或让人沉静舒畅,不同的茶气样貌,总给人不同的身体反应。
有想饮第二口茶的冲动吗?那是因茶汤那让人困惑的表现?还是因为那舒畅而美好的感受?我们不必有太多的知识价值去做判断,因为这道茶与我们是否有缘分,透过身心的直接反应,已经给了我们及时的答案。
然而,真正好的,就算是苦,也会回甘,就算是涩,也会转为滑顺,所以第一时间的身心反应,不能做为判断茶气的全部条件。
所以,我们需要宁静的心灵,更需要时间来沉淀,让茶汤在身体血液中运行,让更多的化学变化在身体中产生。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有所谓的化学热反应,反应过程有吸热与散热。
我们不谈科学,但是否可以用这样的假设来描述现象:如果身体发汗,手心(劳宫穴),脚心(涌泉穴),脊背发热,那茶汤在身体中的化学反应大约是散热状态;如果眉宇,乃至头顶脑门(百会穴)也发热,适度让人身体舒畅过度就让人昏涨晕眩了。
当然,也可能什么感觉都没有。那或许是此刻的身体状况太虚,或者是这道茶的茶气太弱。但是,也有可能只是茶与人不相应,所以只能是君子之交,无法浓情蜜意吧!
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沉淀身体的感觉。这时不妨延长品饮两冲茶之间的时间,不妨拉长两冲茶之间的距离。因为我们还想知道,这茯茶是否能让人心神安宁,神清气爽,以及这种感受所能持续的效力。因为根据经验,好的茯砖茶品甚至到了品后第二天,身体也依旧可以感受到茶气的反应!
对于一款茶品的好坏,个人经常是以最终的茶气良莠来判断的。但是既然身心健康的状况对茶气的感受深远,那么对于一种茶品的总体评价,就不妨稍稍延后下断语的时间。反复多次品饮,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品饮,与茶友交流品饮的感受,似乎都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