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红茶走红 引领红茶“二次复兴”

2022-08-17 15:53:00
来源:茶道道

河南省红茶从无到有,从小变为大产业,实际上与省委书记卢展工的"点题"不无关系,也是一次各级政府执政观念转变的完美展现。当然,也有一些问题值得注意。譬如,如何开发更多产品,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各地红茶如何亮出特色,抱团闯市场;面对外来企业抢滩,本土茶企如何加快产业布局和升级,如何让河南红茶红红火火长盛不衰,我们充满期待。

河南红茶走红 引领红茶“二次复兴”

1、四"红"争艳

11月27日,刚刚从福建参加第五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归来,王国强还没来得及休息,就连续接受媒体的采访。

作为洛阳市农业局种植业管理科科长,新近研发成功的牡丹红茶,让他也变成了"红人",他所在的农业局代表市政府参与了研制。

11月18日上午,洛阳牡丹红茶新闻发布会在北京河南大厦召开。对外宣告,洛阳牡丹红茶研发成功,将牡丹文化与茶文化合二为一。

而"牡丹红"的亮世,让不少人颇感意外,继而心生疑问:洛阳牡丹甲天下,这话妇孺皆知,可是洛阳也产茶吗?牡丹红茶是不是借助概念来炒作?

这一连串的质疑频频向王国强发问。

王国强不得不一次次解释:洛阳西南部山区具有茶叶生长的良好自然环境,自古就有种茶传统,目前已开始规划种植茶树。今年8月份,洛阳的牡丹专家和福建武夷山的茶叶专家联合攻关,特选武夷山正山堂高端红茶,结合特殊工艺制作的洛阳牡丹干花,经多重调配,研制出洛阳牡丹红茶。

红茶近段在河南持续发酵,信阳红、桐柏红、函谷红,接连上市,并形成品牌,全国巡回推介,掀起了一次次"红茶复兴"的浪潮。牡丹红无疑又是一次冲击波。

至此,河南已拥有四种红茶。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负责人对此表示,河南已成为中国新兴红茶产区,而且发展势头强劲。

2、"红茶"元年

从未产过红茶的河南,为何突然发力,成为红茶高产区?一切得从信阳红说起。

2010年,注定要成为信阳茶产业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就在这一年,"信阳红"研制成功,终结了"自古江北无红茶"的历史。

尽管已是寒冬,在距离信阳市区约30公里的深山里,信阳市红茶研发基地就设在浉河区浉河港镇白云村。

与之前彻夜灯火通明的情形不同,眼前的红茶研制基地在深山寂静的夜里稍显落寞。而在山外,从这里走出的"信阳红"正红遍全国。

2010年春节前,受信阳市的委托,浉河区委书记霍勇亲自"挂帅",由该区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梁玉峰领衔,和浉河区茶叶局局长张广成一起"三顾茅庐",请来了福建九拓茶业公司总经理郑亦生及制茶专家,加上茶叶局新招聘的硕士研究人员,一班人马进驻白云村,开始试制信阳红。

谈起在这里度过的100多个日日夜夜,梁玉峰感慨万千:"为了控制好发酵温度和湿度,隔一段时间就要观察一下,我们的工作人员和制茶师傅就在那里没日没夜守着,闲暇时就聊天,往往是聊着聊着就靠墙根儿睡着了。"

100多个日日夜夜,106次反复试验,信阳红终于试制成功。

2010年4月26日,前来参加茶叶节的卢展工书记品鉴"信阳红",赞其堪比红茶极品"".

2010年9月17日,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出具了"信阳红"品质鉴定意见:外形条索紧细,色泽棕润多金毫;内质汤色红亮,香气甜香持久;滋味醇厚甘爽,叶底嫩匀红亮。

"信阳红"的诞生,震惊了中国红茶界,改写了信阳甚至中国的茶叶历史。

河南"红茶"的元年也由此开启。

3、相继出炉

在"信阳红"轰动上市后不久,紧邻信阳市的桐柏县也开始了红茶的研制。

千里淮河之源的桐柏县,地处桐柏山腹地,与信阳一样同属大别山系,"江南小气候"也同样使其发展茶产业的优势得天独厚。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待客先上茶,这是桐柏人自古以来的礼俗。"桐柏玉叶"更是桐柏的知名品牌,茶叶也历来是该县重要产业之一。然而,桐柏茶产业与信阳一样,春茶采完就没有下文了,信阳红的成功刺激了桐柏。

2010年,"桐柏红"红茶研制成功,并高调面世,河南红茶"南茶北移"又添"新军".

河南红茶继续北移。

地处河南西部边沿的三门峡市卢氏县属于伏牛山脉,并横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与卢氏相邻的陕西商南茶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尽管处于同一纬度并具有大致相同的自然条件,卢氏县却只有小面积的茶园。

今年2月,省委书记卢展工在三门峡调研期间建议卢氏发展红茶的设想。

三门峡市农科院通过调查研究出具了茶叶种植的可行性报告,在此基础上卢氏县先期试种1038亩茶叶。今年9月中旬,"函谷红"红茶顺利推向市场。

茶为国饮,牡丹为名花。11月18日,将牡丹与红茶融合而制成的洛阳牡丹红茶在北京亮相。

至此,肇始于"信阳红"的河南红茶相继亮相。这些基于各地独特资源优势的红茶,掀起了新一轮的红茶热。

4、"红"动全国

一位市委书记和一位脱口秀艺人斗茶,会产生怎样的效果?

这样的场面就发生在今年5月22日的上海。

当天,2011"信阳红风暴"上海活动周启动仪式在浦东区举行。信阳市委书记王铁和海派清口创始人周立波一起,在东方明珠广场大秀"信阳红",和上海市民一起侃茶、冲茶、品茶,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茶文化的盛宴,成为众多新闻媒体争相报道的热点。

这个故事只是"信阳红风暴"影响力的一个侧面。

"信阳红"通过召开发布会高调面世,并组织发起"信阳红风暴"推介会。在郑州、北京、上海、杭州、广州……信阳市委书记和市长等领导走上街头,邀路人"品茗",掀起一轮又一轮的"信阳红风暴".

而"桐柏红"推介会之后,极品"桐柏红"的价格不断攀升。桐柏县太阳池生态茶业公司总经理严金友说,"桐柏红"上市以来,每天来参观茶园及"桐柏红"制作工艺的游客络绎不绝,经常接到求购电话,目前该公司已销售"桐柏红"1500多公斤。

今年9月16日,三门峡市在郑州举行"函谷红"茶新闻发布会,三个专卖店相继在三门峡开业,"函谷红"茶迅速摆上了数十个遍布全国的九拓直营店柜台。10月初,"函谷红"茶出现在德国科隆2011年世界食品博览会的展台,受到众多国际客商关注。

更重要的是,红茶"红"动全国所传递出的是一种精神财富。谈及此,信阳浉河区委书记霍勇感触颇深:"我们在发展红茶过程中提炼出了'信阳红精神',那就是'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立言立行、善作善成',这个意义影响深远。"

5、"转变"之效

其实不少人心里都明白,红茶之所以能"红遍中原",与省委书记卢展工的点题和当地政府思路的转变不无关系。

当初,卢展工在视察中一句"你们要打开思路、敢于创新,加大夏秋茶采摘力度,尝试开发新的茶叶产品,增加群众收入,可以开发信阳红茶加工。"点醒了当地官员和茶企。

当时陪同卢书记视察的信阳市浉河区委书记霍勇"一个激灵",他形容说,自己好像突然"思想开阔了",为何之前就没有想过利用夏秋茶来制作红茶呢?还是思想不够解放,受了束缚。

其实,当时思想受到束缚的不止霍勇一个人,在信阳走访,很多官员都称自己在茶乡信阳干了多年,都一直认为夏秋茶不能利用。

也难怪,很长时间以来,弃采夏秋茶的传统也在当地茶农和企业中根深蒂固。

事实证明,传统观念确实束缚了大家。

今年4月26日晚,到信阳参加茶文化节的卢展工,在其驻地召集信阳部分茶企代表,一边和大家品尝红茶,一边聊天。在这次谈话中,卢展工提出了"小茶叶大产业、小茶叶大民生、小茶叶大文章"的观点。

"信阳红"从无到有,从一个命题成长为一项大产业,不正是"三具两基一抓手"的体现吗?霍勇对此深有感触,如果说卢展工"点茶成金"出自对民生的体恤和对茶产业的高瞻远瞩,那么"三小三大"的提出则是他将科学发展观融入茶产业的思路越发清晰。

思路一变天地宽。有着种茶传统的桐柏县和三门峡卢氏县也开始研制红茶,并陆续获得成功。洛阳则利用名闻天下的牡丹产业嫁接红茶,跨领域发展红茶。

6、茶农笑了

"茶是摇钱树,十亩能致富。"

信阳市浉河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刘传箱的这句话在白云村得到验证。

群山环抱的浉河港镇白云村是"信阳红"诞生地。这是一个1000多口人的村子,8000多亩优质茶园,每户拥有15亩以上。2010年前,村里也是只采春茶,但仅此项收入也不菲,按照每亩5000元的收益,户均年收入都在7.5万元以上,是个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村支书余延富是个"能人",当初红茶在试制阶段,他就带着村里不少人开始琢磨红茶,当"信阳红"研制成功,他们也随即掌握了制作红茶的技术,七八个红茶厂一夜之间在村里出现。

今年他们利用夏茶、秋茶制作红茶,收入大增。余延富说,保守估计,每亩茶园的收益至少增加3000元,今年的户均收入在10万元以上。

还有一个故事。浉河港镇夏家村支书汪兴权的妻子,是一个50岁的农村妇女,平时的夏秋季农闲时都在家打麻将消遣,而今年,一个人采摘夏、秋茶,卖出的茶鲜叶收入1万余元,成为"采茶能手".

据信阳市茶办统计,目前,信阳红茶生产企业已发展到60多家,产量近600万公斤,产值达15.5亿元。在春旱茶叶减产的情况下,通过大力发展红茶,茶农亩均收入达4000元,较去年增加1000多元。

而"一亩茶十亩田"在桐柏县成为共识。

2010年9月,桐柏红茶研制成功。目前,桐柏优质茶园种植面积已有5万余亩,年产干茶1000余吨,亩产收入5000余元。桐柏县程湾乡石头庄村农民、黑明寺茶叶合作社负责人郑保勉说,过去,桐柏绿茶的价格每斤最高也就在五六百元,而"桐柏红"红茶目前最高已卖到五六千元,相差十倍,由此可见茶农的增收空间。

7、"茶王"故事

在信阳茶界,"女茶王"钱晓玲名气颇大,一个近乎传奇的女强人。

在信阳市新区的品牌形象店,见到罗山县灵山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钱晓玲,说话风风火火:"我昨晚刚从福建回来。"

2001年,经历沉浮人生的钱晓玲决定开始投资茶产业。这是她的第二次创业。

先是做绿茶,承包茶园、打造品牌、精心制茶,她的"仙灵"牌茶业开始一路闯入市场,并获得成功。

"当初卢书记说要信阳做红茶,我第一个站出来表决心。"钱晓玲此举并非迎合领导,在商场驰骋多年的她,早早地窥见了红茶产业背后的无限生机。

2010年5月,她重金聘请浙江大学茶学系教授杨贤强做指导,请福建的制茶专家来研制红茶,在一个多月时间中,她来回杭州17次,制茶师傅每作出一次成品,她都要拿去检验,那段时间,她瘦了7斤。为制出好茶,她投入30余万元,搜集了祁门工夫、滇红工夫、工夫等红茶品种进行对照,研制自己的产品。

她的"野心"太大了,跌的"跟头"也不小。试制初期,她第一次做出了6000余斤干茶,结果发酵失败,所有产品一夜之间成了废品。此次损失30余万元。

教训惨痛,痛定思痛。倔强的钱晓玲一咬牙,再试。

2010年5月下旬,经过20多次实验,终于制作出满意的红茶3000多斤。经浙江的专家评测,"仙灵"牌红茶具有金毫显露、条索紧细、滋味甜醇回甘、汤色红浓明艳等特点,品质超群,得到专家的好评。

2010年的第四届中国(郑州)茶业博览会上,"仙灵"红茶获得了"金奖"、"茶王"两项最高荣誉。

"女茶王"由此得名。

8、"茶余"之思

河南红茶的影响在全国持续升温,也引起不少 "茶友"开始"尝鲜"红茶。

信阳市民张先生一直喜欢喝等绿茶,随着红茶宣传得铺天盖地,他开始喝红茶。

和大多数"茶友"一样,张先生很懂茶。他说,我们信阳的红茶,都是使用质量上好的夏季和秋季好茶作为原料制成的,因此口感好,比绿茶还好喝,特别适合冬天喝。

然而,让张先生这样的"茶友"颇感无奈的是,红茶价格有些"离谱",作为一般消费者,无法承受。

在今年的信阳茶叶节上,看到有些产品过于精美的包装,卢展工提醒说:"注意不要过度包装,茶叶毕竟是主要用来喝的!"他还多次强调,在茶叶生产销售等环节中,一定要格外注意让老百姓增收得实惠。

信阳市茶产业发展办公室主任李世海认为,茶叶的价格是由产地的唯一性、产量的稀缺性、制作工艺的独特性等方面决定的。目前信阳红茶处于创品牌阶段,一般都采用较好的原材料制作高档茶,所以价格有些高。接下来,政府会引导企业开发中低端的红茶产品,以适应不同群体的需求。

除了高高在上的价格之外,福建等地外来企业的强势竞争,也使得河南本土茶企的升级迫在眉睫。

随着红茶在河南的"升温",越来越多的外地茶企开始加入到争食这一市场的阵营之中。

去年以来,福建九拓集团、厦门华祥苑公司、福建正山茶叶公司等外地企业纷纷入驻河南,抢占河南红茶市场。九拓已在信阳和三门峡抢占了先机,而华祥苑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在河南新开的营销店数量达50多家,还于2010年底在信阳一举拿下3680亩茶山。福建正山公司则在洛阳联合研制出"牡丹红",下一步将深耕河南市场。

信阳茶企在多年的积累中也出现不少龙头企业,譬如五云、文新等,但是,总体来说,河南茶叶企业规模还偏小,想在红茶市场站稳脚跟,产品升级、提高质量、价格定位将成必然选择。

9、期待共赢

河南红茶在全国走红,并引领全国红茶"二次复兴",已成定局。

接下来该如何走?如何因地制宜,避免一哄而上;如何发挥各自优势,抢占市场;如何避免内耗,抱团发展?

省内外的专家给出了答案。

对于河南茶产业的发展,河南省茶文化研究会会长亢崇仁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说,我国茶叶生产布局已经呈现出南茶北移、东茶西移、经济发达地区向相对不发达地区转移的大趋势,这为河南茶产业发展带来了十分难得的重要机遇。

尤为重要的是,今年刚刚出台的《河南省茶产业发展规划(2011年~2020年)》明确指出,未来河南茶产业将形成"三带三区二网一线"的布局。"三带",即茶叶生产加工核心带、茶叶生产加工开发带和茶叶生产加工辐射带,涉及7个省辖市、35个县(市、区).而郑州、信阳两座城市将成为全国重要的茶叶交易批发、信息发布中心。

对于各地茶产业的优势和发展定位,当地政府心中最为清楚。

信阳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长乔新江表示,信阳茶产业底蕴深厚,优势突出,今后会在"信阳红精神"的指引下,继续扩大种植规模,提高茶园质量,规范化管理,培育大型企业,制定茶行业标准,拓展市场,打造知名品牌,依靠品牌力量带动,孕育浓厚的茶文化。

"高标准规划种植,生产'高端产品',坚持高位推介。"桐柏县委书记杨忠在谈到"桐柏红"茶产业发展时说,要坚持打造"有机"品牌,把桐柏县发展成为辐射全国乃至世界的高品质有机红茶生产、销售集散地。

高海拔、高纬度、高质量的"三高"茶。这是业界对三门峡"函谷红"的评价,也是其最大的特色。三门峡市委农办副主任吴林说,三门峡不仅要发展传统意义上的红茶、绿茶,还要结合三门峡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特色保健茶,培育出三门峡系列保健茶,打响"三门峡茶"的品牌。

洛阳市委常委、农工委书记田金钢则认为,"牡丹红"的成功研制仅是一个开始,洛阳牡丹红是一篇大文章,包括牡丹产业、红茶产业、牡丹文化、红茶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洛阳接下来还要将茶产业和旅游结合起来,建成全国重要的茶文化生态旅游休闲区。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刘枫对河南茶文化、茶经济发展也提出了具体建议:一定要抓好茶业发展的两个重要环节,一个是龙头企业,一个是茶业市场。因为,龙头企业连着茶农,茶业市场连着消费者。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